You can 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chinese character,a letter or number, can include dashes ('-')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.

week1.md 17 kB

8 years ago
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
  1. [TOC]
  2. # 1. 引言(Introduction)
  3. ## 1.1 Welcome
  4. 随着互联网数据不断累积,硬件不断升级迭代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机器学习已被应用在各行各业中,可谓无处不在。
  5. 一些常见的机器学习的应用,例如:
  6. - 手写识别
  7. - 垃圾邮件分类
  8. - 搜索引擎
  9. - 图像处理
  10. - …
  11. 使用到机器学习的一些案例:
  12. - 数据挖掘
  13. - 网页点击流数据分析
  14. - 人工无法处理的工作(量大)
  15. - 手写识别
  16. - 计算机视觉
  17. - 个人定制
  18. - 推荐系统
  19. - 研究大脑
  20. 当然,还有更多其他的应用场景,总之,机器学习的出现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。
  21. ## 1.2 什么是机器学习(What is Machine Learning)
  22. 1. 机器学习定义
  23. 这里主要有两种定义:
  24. - Arthur Samuel (1959). Machine Learning: Field of study that gives computers the ability to learn without being explicitly programmed.
  25. 这个定义是非正式但是是最早的,来自于一个会计算机编程的下棋菜鸟,计算机通过不断的对弈,通过对弈计算布局的好坏,通过不断“学习”,积累经验,成为了一个厉害的棋手。
  26. - Tom Mitchell (1998) Well-posed Learning Problem: A computer program is said to learn from experience E with respect to some **task T** and some **performance measure P**, if its performance on T, as measured by P, improves with **experience E**.
  27. 此定义是**第一个正式的机器学习定义**,有点拗口,视频中介绍了一个例子,即垃圾邮件分类。对于垃圾邮件分类,文中的三个字母分别代表:
  28. - T(task): 对垃圾邮件分类这个任务。
  29. - P(Performance): 垃圾邮件分类的准确程度。
  30. - E(Experience): 用户对于邮件进行是否为垃圾邮件的分类(即帮助机器体验、学习)。
  31. 2. 机器学习算法
  32. 主要有两种机器学习的算法分类
  33. 1. 监督学习
  34. 2. 无监督学习
  35. 两者的区别为**是否需要人工参与数据标注**。这两部分的内容占比很大,并且很重要,掌握好了可以在以后的应用中节省大把大把的时间~
  36. 还有一些算法也属于机器学习领域,诸如:
  37. - 半监督学习: 介于监督学习于无监督学习之间
  38. - 推荐算法: 没错,就是那些个买完之后还推荐同一款商品的某购物平台。
  39. - 强化学习: 通过观察来学习如何做出动作,每个动作都会对环境有所影响,而环境的反馈又可以引导该学习算法。
  40. - 迁移学习
  41. ## 1.3 监督学习(Supervised Learning)
  42. 监督学习,即为教计算机如何去完成预测任务(有反馈),预先给一定数据量的输入和对应的结果,建模拟合,最后让计算机预测未知数据的结果。
  43. 监督学习一般有两种:
  44. 1. 回归问题(Regression)
  45. 回归问题即为预测一系列的**连续值**。
  46. 在房屋价格预测的例子中,给出了一系列的房屋面基数据,根据这些数据来预测任意面积的房屋价格。
  47. ![](image\20180105_194712.png)
  48. 2. 分类问题(Classification)
  49. 分类问题即为预测一系列的**离散值**。
  50. 即根据数据预测被预测对象属于哪个分类。视频中举了癌症肿瘤这个例子,针对诊断结果,分别分类为良性或恶性。上个视频中的垃圾邮件分类问题,也同样属于监督学习中的分类问题。
  51. ![](image\20180105_194839.png)
  52. 视频中提到**支持向量机**这个算法,旨在解决当特征量很大的时候(特征即如癌症例子中的肿块大小,颜色,气味等各种特征),计算机内存一定会不够用的情况。**支持向量机能让计算机处理无限多个特征。**
  53. ## 1.4 无监督学习(Unsupervised Learning)
  54. 相对于监督学习,训练集不会有人为标注的结果(无反馈),而是由计算机通过无监督学习算法来自行分析,计算机可能会把特定的数据集归为几个不同的簇,故叫做聚类算法。
  55. 无监督学习一般由两种:
  56. 1. 聚类(Clustering)
  57. 2. 关联(Associative)
  58. 这里列举一些无监督学习的例子:
  59. - 新闻聚合分类
  60. - DNA 个体聚类
  61. - 社交网络
  62. - 市场细分
  63. - 天文数据分析
  64. **例子,鸡尾酒问题**
  65. ![](image/20180105_201639.png)
  66. 在鸡尾酒会上,大家说话声音彼此重叠,几乎很难分辨出面前的人说了什么。我们很难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数据标注,而这里的通过机器学习的无监督学习算法,就可以将说话者的声音同背景音乐分离出来,看视频,效果还不错呢\~~。
  67. 嗯,这块是打打鸡血的,只需要一行代码就解决了问题,就是这么简单!当然,我没复现过 ^_^……
  68. 神奇的一行代码:
  69. `[W,s,v] = svd((repmat(sum(x.*x,1),size(x,1),1).*x)*x');`
  70. 在机器学习刚开始时,**推荐使用 Octave 类的工程计算软件**,因为在 C++ 或 Java 等编程语言中,编写对应的代码需要用到复杂的库以及要写大量的冗余代码,比较耗费时间,建议可以在学习过后再考虑使用其他语言来构建系统。****
  71. 另外,在做**原型搭建**的时候也应该先考虑使用类似于 Octave 这种便于计算的编程软件,当其已经可以工作后,才将模型移植到其他的高级编程语言中。
  72. > 注:Octave 与 MATLAB 语法相近,由于 MATLAB 为商业软件,课程中使用开源且免费的 Octave。
  73. 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迅速,也可使用 Tensorflow 等开源机器学习框架学习,这些框架十分友好,易于编写及应用机器学习算法。
  74. # 2 单变量线性回归(Linear Regression with One Variable)
  75. ## 2.1 模型表示(Model Representation)
  76. 1. 房价预测训练集
  77. | Size in $feet^2$ ($x$) | Price (\$) in 1000's($y$) |
  78.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  79. | 2104 | 460 |
  80. | 1416 | 232 |
  81. | 1534 | 315 |
  82. | 852 | 178 |
  83. | ... | ... |
  84. 房价预测训练集中,同时给出了输入 $x$ 和输出结果 $y$,即给出了人为标注的**”正确结果“**,且预测的量是连续的,属于监督学习中的回归问题。
  85. 2. **问题解决模型**
  86. :![](image/20180105_212048.png)
  87. 其中 $h$ 代表结果函数,也称为**假设(hypothesis)** 。这个结果函数根据输入(房屋的面积),给出预测结果输出(房屋的价格)。
  88. $h_\theta(x)=\theta_0+\theta_1x$,为其中一种可行的表达式。
  89. > $x$: 特征/输入变量。
  90. 上式中,$\theta$ 为参数,$\theta$ 的变化才决定了输出结果,不同以往,这里的 $x$ 被我们**视作已知**(不论是数据集还是预测前的输入),所以怎样解得 $\theta$ 以更好地拟合数据,成了求解该问题的最终问题。
  91. 单变量,即只有一个特征(如例子中房屋的面积这个特征)。
  92. ## 2.2 损失函数(Cost Function)
  93. 目的在于求解预测结果 $h_\theta(x)$ 最接近于实际结果 $y$ 时 $\theta$ 的取值,则问题可表达为**求解 $\sum\limits_{i=0}^{m}(h_\theta(x^{(i)})-y^{(i)})$ 的最小值**。
  94. > $m$: 训练集中的样本总数
  95. >
  96. > $y$: 目标变量/输出变量
  97. >
  98. > $\left(x, y\right)$: 训练集中的实例
  99. >
  100. > $\left(x^\left(i\right), y^\left(i\right)\right)$: 训练集中的第 $i$ 个样本实例
  101. ![](image/20180105_224648.png)
  102. 上图展示了当 $\theta$ 取不同值时,$h_\theta\left(x\right)$ 对数据集的拟合情况,蓝色虚线部分代表**建模误差**(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误差),我们的目标就是最小化所有误差之和。
  103. 为了求解最小值,引入损失函数(Cost Function)概念,用于度量建模误差。考虑到要计算最小值,应用二次函数对求和式建模,即应用统计学中的平方损失函数(最小二乘法):
  104. $$ J\left( \theta \right)=\frac{1}{2m}\sum\limits_{i=1}^{m}{{{\left( {{h}_{\theta }}\left( {{x}^{(i)}} \right)-{{y}^{(i)}} \right)}^{2}}} $$
  105. > 系数 $\frac{1}{2}$ 存在与否都不会影响结果,这里是为了在应用梯度下降时便于求解。
  106. 讨论到这里,我们的问题就转化成了**求解 $J\left( 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$ 的最小值**。
  107. ## 2.3 损失函数 - 直观理解1(Cost Function - Intuition I)
  108. 根据上节视频,列出如下定义:
  109. - 假设函数(Hypothesis): $h_\theta(x)=\theta_0+\theta_1x$
  110. - 参数(Parameters): $\theta_0, \theta_1$
  111. - 损失函数(Cost Function): $ J\left( 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=\frac{1}{2m}\sum\limits_{i=1}^{m}{{{\left( {{h}_{\theta }}\left( {{x}^{(i)}} \right)-{{y}^{(i)}} \right)}^{2}}} $
  112. - 目标(Goal): $\underset{\theta_0, \theta_1}{\text{minimize}} J \left(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$
  113. 为了直观理解损失函数到底是在做什么,先假设 $\theta_1 = 0$,并假设训练集有三个数据,分别为$\left(1, 1\right), \left(2, 2\right), \left(3, 3\right)$。
  114. <!-->TODO: 可更换为动图<-->
  115. ![](image/20180106_085915.png)
  116. 上图中 $J\left(\theta_0, \theta_1\right)$ 随着 $\theta_1$ 的变化而变化,**当 $\theta_1 = 1$ 时,$J\left(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 = 0$,取得最小值。**
  117. ## 2.4 损失函数 - 直观理解2(Cost Function - Intuition II)
  118. > 注:该部分由于涉及到了多变量成像,可能较难理解,要求只需要理解上节内容即可,该节如果不能较好理解可跳过。
  119. 给定数据集:
  120. ![](image\20180106_091307.png)
  121. 参数在 $\theta_0$ 不恒为 $0$ 时损失函数 $J\left(\theta\right)$ 关于 $\theta_0, \theta_1$ 的3-D图像,图像中的高度为损失函数的值。
  122. ![](image/20180106_090904.png)
  123. 由于3-D图形不便于标注,所以将3-D图形转换为**轮廓图(contour plot)**,下面用轮廓图来作直观理解。
  124. ![](image/20180106_092119.png)
  125. 右图轮廓图中,相同颜色的一个圈代表同一高度(同一 $J\left(\theta\right)$ 值),最中心的点(红点),是图像中的最低点,也即损失函数的最小值,此时对应 $h_\theta\left(x\right)$ 对数据的拟合情况如左图所示,嗯,一看就拟合的很不错,预测应该比较精准啦。
  126. ## 2.5 梯度下降(Gradient Descent)
  127. 在特征量很大的情况下,即便是借用计算机来生成图像,人工的方法也很难读出 $J\left(\theta\right)$ 的最小值,并且大多数情况无法进行可视化,故引入**梯度下降(Gradient Descent)方法,让计算机自动找出最小化损失函数时对应的 $\theta$ 值。**
  128. 梯度下降背后的思想是:开始时,我们随机选择一个参数组合$\left( {\theta_{0}},{\theta_{1}},......,{\theta_{n}} \right)$即起始点,计算损失函数,然后寻找下一个能使得损失函数下降最多的参数组合。不断迭代,直到找到一个**局部最小值(local minimum)**,由于下降的情况只考虑当前参数组合周围的情况,所以无法确定当前的局部最小值是否就是**全局最小值(global minimum)**,不同的初始参数组合,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局部最小值。
  129. 下图根据不同的起始点,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局部最小值。
  130. ![](image/db48c81304317847870d486ba5bb2015.jpg)
  131. 视频中举了下山的例子,即我们在山顶上的某个位置,为了下山,就不断地看一下周围**下一步往哪走**下山比较快,然后就**迈出那一步**,一直重复,直到我们到达山下的某一处**陆地**。
  132. 给出梯度下降的公式:
  133. $$
  134. {{\theta }_{j}}:={{\theta }_{j}}-\alpha \frac{\partial }{\partial {{\theta }_{j}}}J\left( 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
  135. $$
  136. > ${\theta }_{j}​$: 第 $j​$ 个特征参数
  137. >
  138. > ”:=“: 赋值操作符
  139. >
  140. > $\alpha$: 学习速率(learning rate), $\alpha > 0$
  141. >
  142. > $\frac{\partial }{\partial {{\theta }_{j}}}J\left( 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$: $J\left( 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$ 的偏导
  143. 公式中,学习速率决定了参数值变化的速率即”**走多少距离**“,而偏导这部分决定了下降的方向即”**下一步往哪里**“走(当然实际上的走多少距离是由偏导值给出的,学习速率起到调整后决定的作用),收敛处的局部最小值又叫做极小值,即”**陆地**“。
  144. ![](image/20180106_101659.png)
  145.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是,在计算时**要批量更新 $\theta$ 值**,否则结果上会有所出入,原因不做细究。
  146. ## 2.6 梯度下降直观理解(Gradient Descent Intuition)
  147. 该节探讨 $\theta_1$ 的梯度下降更新过程,即 $\theta_1 := \theta_1 - \alpha\frac{d}{d\theta_1}J\left(\theta_1\right)$,注意到这里为了数学定义上的精确性,用的是 $\frac{d}{d\theta_1}J\left(\theta_1\right)$,如果不熟悉微积分学,就把它视作之前的 $\frac{\partial}{\partial\theta}$ 即可。
  148. ![](image/20180106_184926.png)
  149. 把红点定为初始点,切于初始点的红色直线的斜率,表示了函数 $J\left(\theta\right)$ 在初始点处有**正斜率**,也就是说它有**正导数**,则根据梯度下降公式 ,${{\theta }_{j}}:={{\theta }_{j}}-\alpha \frac{\partial }{\partial {{\theta }_{j}}}J\left( 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$ 即 $\theta_1$ 会**向左边移动**。这样不断重复,直到收敛(达到局部最小值,即斜率为0,当然如果 $\theta$ 值开始就在极小值点处时,梯度下降算法将什么也不做)。
  150. > 不熟悉斜率的话,就当斜率的值等于图中三角形的高度除以水平长度好啦,精确地求斜率的方法是求导。
  151. 另外,对于学习速率 $\alpha$ ,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值才能使得梯度下降算法运行良好。
  152. - 学习速率过小:
  153. ![](image/20180106_190944.png)
  154. 收敛的太慢,需要更多次的迭代。
  155. - 学习速率过大:
  156. ![](image/20180106_191023.png)
  157. 可能越过最低点,甚至导致无法收敛。
  158. **学习速率只需选定即可**,不需要在运行梯度下降算法的时候进行动态改变,随着斜率越来越接近于0,损失函数的变化幅度会越来越小,直到收敛到局部极小值。
  159. 如图,品红色点为初始点,损失函数随着迭代的进行,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小。
  160. ![](image/20180106_191956.png)
  161. **最后,梯度下降不止可以用于线性回归中的损失函数,还通用于最小化其他的损失函数。**
  162. ## 2.7 线性回归中的梯度下降(Gradient Descent For Linear Regression)
  163. 线性回归模型
  164. - $h_\theta(x)=\theta_0+\theta_1x$
  165. - $ J\left( 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=\frac{1}{2m}\sum\limits_{i=1}^{m}{{{\left( {{h}_{\theta }}\left( {{x}^{(i)}} \right)-{{y}^{(i)}} \right)}^{2}}} $
  166. 梯度下降算法
  167. - ${{\theta }_{j}}:={{\theta }_{j}}-\alpha \frac{\partial }{\partial {{\theta }_{j}}}J\left( \theta_0, \theta_1 \right)$
  168. 直接将线性回归模型公式带入梯度下降公式可得出公式
  169. ![](image/20180106_203726.png)
  170. 视频中直接给出了 $j = 0, j = 1$ 时求解偏导的计算方法,这里给出推导过程如下:
  171. $\frac{\partial}{\partial\theta_j} J(\theta_1, \theta_2)=\frac{\partial}{\partial\theta_j} \left(\frac{1}{2m}\sum\limits_{i=1}^{m}{{\left( {{h}_{\theta }}\left( {{x}^{(i)}} \right)-{{y}^{(i)}} \right)}^{2}} \right)=$
  172. $\left(\frac{1}{2m}*2\sum\limits_{i=1}^{m}{{\left( {{h}_{\theta }}\left( {{x}^{(i)}} \right)-{{y}^{(i)}} \right)}} \right)*\frac{\partial}{\partial\theta_j}{{\left( {{h}_{\theta }}\left( {{x}^{(i)}} \right)-{{y}^{(i)}} \right)}} =$
  173. $\left(\frac{1}{m}\sum\limits_{i=1}^{m}{{\left( {{h}_{\theta }}\left( {{x}^{(i)}} \right)-{{y}^{(i)}} \right)}} \right)*\frac{\partial}{\partial\theta_j}{{\left(\theta_0{x_0^{(i)}} + \theta_1{x_1^{(i)}}-{{y}^{(i)}} \right)}}$
  174. 所以当 $j = 0$ 时:
  175. $\frac{\partial}{\partial\theta_0} J(\theta)=\frac{1}{m}\sum\limits_{i=1}^{m}{{\left( {{h}_{\theta }}\left( {{x}^{(i)}} \right)-{{y}^{(i)}} \right)}} *x_0^{(i)}$
  176. 所以当 $j = 1$ 时:
  177. $\frac{\partial}{\partial\theta_1} J(\theta)=\frac{1}{m}\sum\limits_{i=1}^{m}{{\left( {{h}_{\theta }}\left( {{x}^{(i)}} \right)-{{y}^{(i)}} \right)}} *x_1^{(i)}$
  178. 上文中所提到的梯度下降,都为批量梯度下降(Batch Gradient Descent),即每次计算都使用所有的数据集 $\left(\sum\limits_{i=1}^{m}\right)$ 更新。
  179. 使用循环求解,代码较为冗余,后面会讲到如何使用**向量化(Vectorization)**来简化代码并优化计算,使梯度下降运行的更快更好。
  180. # 3 Linear Algebra Review
  181. 这部分,学过线性代数的可以复习一下,比较基础。笔记整理暂留。
  182. ## 3.1 Matrices and Vectors
  183. ## 3.2 Addition and Scalar Multiplication
  184. ## 3.3 Matrix Vector Multiplication
  185. ## 3.4 Matrix Matrix Multiplication
  186. ## 3.5 Matrix Multiplication Properties
  187. ## 3.6 Inverse and Transpose

机器学习

Contributors (1)